主  页 | 机构设置 | 综合信息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 | 科技服务 | 科技开发 | 学术活动 | 党群园地 | 人才队伍 | 联系我们
当前信息
  • 科技赋能成效显,茶山杨梅四月红
    ——2024茶山杨梅开摘仪式成功举行
    (2024-5-6)
  • 所领导率队开展五一节前安全生产检查(2024-5-6)
  • “丁岙杨梅促早设施栽培技术”通过专家现场查定(2024-4-30)
  •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卫成莅所调研指导(2024-4-29)
  • 所党委书记姚坚强率队赴金华磐安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2024-4-28)
  • 所举行2024油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2024-4-27)
  • 雄溪中药材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低压用电工程(重招)流标公示(2024-4-26)
  • 省种子管理总站品管科俞琦英科长莅所调研指导(2024-4-24)
  • 所举行三角梅铁线莲育种与栽培学科导师聘任式暨学术报告会(2024-4-23)
  •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宏宇莅所调研指导(2024-4-22)
  • 本栏目搜索
     主页>综合信息>具体内容 发布时间:2010-4-23   点击次:4492

    科技创新,兴农为本
    扎实推进“山上温州”科技增效建设
    ——亚作所近年科技兴农实践与体会
     

        4月20日,院党委书记管竹伟、副巡视员张明生等院领导来温调研科技兴农,金川所长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兴农为本,扎实推进“山上温州”科技增效建设》的汇报发言。

    一、科技兴农在办所指导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工作重点
        作为省院在温的农业研究所,亚作所的根本职责是为地方“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科技产品和科技服务。扎实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科技推广服务,是其全部工作范畴。为此,在全所近80名一线职工的人力部署中(一线人员占全所在岗职工80%),从事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的各占1/3。据温州农业资源禀赋(8山1水1田)、农业科研队伍构架与分工(省海洋水产所、市农科院、省亚作所)、所现有学科结构,我们把科技服务的立足点瞄准在“山上温州”建设,全力以赴做好旱地农业开发科技服务这篇文章。几年来,所坚持“创新强所,兴农富民,提升实力,拓展作为”的发展谋略和“特色性研究,差异性发展,标准化建设,区域性服务”的工作思路,在科技成果推广、科技兴农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实效。

    二、科技兴农的主要成效
        1、立足“山上温州”建设,扎实做好旱地农业开发和山农致富两篇文章。建立森林食品、花卉种苗、果树、中药材、生态林、特色农产品等6大科技示范基地9.3万亩,年创科技增益1.15亿元。近三年,以科研项目实施带动示范基地建设、以成果推广应用推进科技服务,在温州11个县(市、区)的山区和农村,建立马蹄笋、中药材、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经济林、红树生态林、蘑菇、草莓等基地9万余亩,在温州实现“县县有基地,个个皆有声”的科技服务目标。如,“马蹄笋高效经营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成果,在苍南桥墩、平阳南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100亩,通过竹笋专用肥应用、促成栽培、增值利用等技术措施,绿竹林平均增产增效18%~45%,在全区推广应用4.4万亩,年创科技增益6600万元。“浙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发”成果,在乐清四都、瑞安陶山建立温郁金科技示范基地1100亩,在文成金星、永嘉陡门、泰顺碑排建立太子参、金银花科技示范基地1200亩,为山区药农年创收益1510万元。“花卉苗木种质创新与种苗工厂化生产”成果,年生产、推广应用容器苗、组培苗、盆花200万株(盆)。“浙南生态公益林营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成果,在苍南龙港建立红树林湿地公园1100亩,在龙湾永兴“东海防洪第一堤”内侧建立长18km、宽30m的沿海绿色屏障。
        2、注重科研项目的实效性和推广应用,95%的科技成果体现“四面向”(面向山区、面向农民、面向农企、面向公益)。近三年,所主持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8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坊9万余亩,累计创科技增益3.45亿元。46项验收结题成果,成果应用率100%,为地方块状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苗保障和技术支撑。
        3、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在自身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温州城市环境美化和山区资源开发、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以省花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农业科技企业——所园林绿化公司为载体,建立温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亚热带植物种苗创新基地、园林花卉科技示范基地、林木容器苗基地、瓯海高山花卉基地、景山绿化苗木培育基地、苍南马站新优花灌木种苗基地等280亩,智能设施大棚3万m2,年产中高档盆花、园林绿植和林木容器苗200万株(盆),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转化中试和窗口示范做了探索。
        4、一大批科技人员担任省市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常年驻扎农村,扮演科技成果推广者、科技知识传播者、科技星火带头人、山区农情反馈者、“研究所-乡镇”联系人的角色和作用,科技服务有作为、有成效、有声音。近三年,每年派出14-16名科技人员担任省市“两员”工作,在温州7县(市、区)15个乡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建立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200亩,工作成效和作风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普遍赞同。组建3个团队特派员,对苍南马蹄笋、文成中药材、瑞安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农业进行科技对接与服务指导。26人次被评为省市优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所连续4次获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3次获市“双千结对,共建文明”先进单位。09年4人获省优秀特派员和农指员。
        5、院地共建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彰显科技兴农新特色、科技服务新作为。由所承担的“苍南马蹄笋”、“瑞安温郁金”院地合作科技示范基地,实施两年来,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450亩、推广辐射基地27800亩,累计为竹农增收3750万元、为药农增收320万元,彰显院地合作项目的生命力和科技兴农新特色、科技服务新作为。

    三、科技兴农的主要做法、措施
        1、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强力支持。对于扎实有效做好成果推广、科技兴农工作,所党政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同心协力。扎实做好科技兴农、为地方三农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科技产品和科技服务,是公益农业研究所的天职和工作立足点,也是彰显其作为、地位、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在年度工作中有重点安排,对有重要作用、重大影响的科技兴农项目在人力资源、经费上予以重点支持。
        2、培育成果,注重应用。科研单位做的科技兴农,不同于地方行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纯“拿来主义”,它应该是建立在自身获取创新成果基础上的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同时,省属研究所的成果培育和技术创新当更多注重成果的实用性、技术的实效性和社会经济意义,侧重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而不是原始创新、跟踪前沿,这一点与国家队的科研价值取向有本质区别。所近三年承担68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完成的46项目结题成果,推广应用率达100%,95%的成果体现“四面向”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精选载体,互动推进。构建合适的科技服务载体,对于科技兴农意义重大。所科技服务、科技兴农的主要载体和抓手有:①项目载体:以科研项目的实施,带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68项市级以上垂直在研项目共建有马蹄笋、中药材、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生态经济林等试验地、科技示范基地7380亩;以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成果的的辐射、推广应用,建有各类成果推广基地8.55万亩。②“两员”载体:16名科技人员担任省市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以这支队伍为抓手,在7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建有各类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200亩,其作为和作风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普遍赞同。③团队特派员载体:组建3个团队特派员队伍,对苍南马蹄笋、文成中药材、瑞安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农业进行科技对接与服务指导。④结对帮扶载体:与文成黄坦新峰村结对,开展科技帮扶致富,推进欠发达山区发展,建有油茶基地150亩;与文成巨屿项坑边村结对,开展“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以科技普及推进村庄精神文明建设。⑤科技下乡和培训载体:每年举办或参加由组织部、政协、科技、农林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培训活动10余次,参加科技人员150余人次,分发种苗、资料1万份,受益农民1万余人。
        4、注重成果物化,技术标准化。在现阶段的山区,只有物化、成熟、实用的成果,标准化、配套化的技术,才容易被农民所接受,才能使科技之水灌生产之花结经济之果。近年我们所科技成果在山区之所以推广有效,一个显明的特点是成果物化(新品种推广、专用肥使用、种苗提供、示范基地建立等),实用性、成熟度较好,制定了多项地方技术标准,技术的标准化、配套性较好,包括生境分析、适应性评估、社会条件鉴选、栽培配套技术、后续利用、物流冷链、投入产出分析、可持续发展等。
        5、加强合作,协同兴农。这个时代是合作的时代,科技兴农涉及多部门、事关自然与社会,只有各界多方协力推进,方有较大作为成效。近年在科技兴农事业中,我们与市县科技、农林、财政等部门及有关乡镇的合作紧密、同心协力,得到了他们的有力支持与配合,因之取得了一些成效,非常感谢他们。同时,所内部的园林花卉、中药材、特色水果、森林食品、林业生态等五大学科团队,在涉及区域整体科技开发、发展规划、科技培训时,联手服务、集成兴农,彰显科技服务的联合效应和集体作为。

    四、进一步做好科技兴农的体会、思考
        1、成果推广是科研工作的延伸,要使成果推广有效有为,首先要有好成果可推、好项目可用。为此,我们强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环节——项目立项、选题,要紧瞄生产实际、眼睛向下,把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作为第一选题标准;研发的成果力求物化(新品种、新资材)、标准化、配套化,便于农民接受掌握;成果的规模推广应用以首先在所在区域进行区试、建立示范基地为前提,避免不对路、不适应、事倍功半。
        2、建好服务型科技示范基地,是研究所任何一个科研项目进展优劣、任何一项科技兴农举措成效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建好自主型的成果产业化基地,对成果推广、科技兴农有最直接的窗口作用和实践话语权。
        3、做好科技兴农,须“适地适果适技”,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广”、孤行“兴农”。
        4、有效有为科技兴农,须科研部门、涉农部门、乡镇、专业合作社、农民联合同心。力求政策、技术、信息、资金同步配套,带着真挚感情和务实作风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谋划行事。
        5、做好科技兴农,地方政府为成果源头创新单位——研究所的研发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资金、政策是需要的。在温州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都市农业基地是必要的。
        6、在温州进一步做好成果推广和科技兴农,宜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整合全市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资助和奖励幅度。要加大对温州山地农业的科技兴农力度和资金投入强度。
    所办公室   
    2010年4月23日 
     主页>综合信息>具体内容  
    科技兴农网科技视频农网科技版 |
    Copyright © (2006-2025)  www.zjy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温州景山   电话:0577-88524697
    浙ICP备120213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