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页 | 机构设置 | 综合信息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 | 科技服务 | 科技开发 | 学术活动 | 党群园地 | 人才队伍 | 联系我们
当前信息
  • 浙江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孙学鹏教授莅所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所举办第七期“亚智汇”讲坛
    (2024-12-23)
  • 院园艺所所长蔡为明一行莅所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所举办第六期“亚智汇”讲坛
    (2024-12-18)
  • 所召开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中期推进会(2024-12-16)
  • 省科技特派员组团赴青田县调研稻鱼共生产业(2024-12-5)
  • 院老科协莅所调研指导(2024-12-4)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现代农业与生物智造综合实验室改造工程监理中标候选人公示(2024-12-4)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多花黄精种茎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2024-12-4)
  • 以柚会“柚”,互学互鉴
    ——永嘉碧莲考察团赴苍南马站调研四季柚产业
    (2024-11-29)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多花黄精种茎采购项目询价函(2024-11-27)
  • 亚作所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月警示教育培训活动(2024-11-26)
  • 本栏目搜索
     主页>综合信息>具体内容 发布时间:2009-4-30   点击次:7710

    金所长在学习实践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亚作所的科学发展与标准化研究所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与亚作所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具有全球适用性和全国普遍统领意义,但对不同地方、部门、系统、行业、单位、阶段,当有不同的立足点和发展方法。对于科研单位,是做科学研究、创造知识、传播技术与成果的地方,更要讲究科学、更要强调科学发展、更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要自主积极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农业科研单位,在现时背景下,其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特殊要义和核心内容是:
         1、外部(社会)职能的优化发挥:国有农业科研单位,大多是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其存在、建立的根本前提是承担公共职能:提供优质科技创新产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三农发展提供到位、有效的优质服务。所以,我们要有作为、要有贡献度和显示度。
         2、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对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成果获奖水平、优质论文的水平与数量、科研经费、科研绩效与性价比[科研经费/(事业费+财政专项)、高层次或重大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总经费、科研产出(成果+论著+新品种+专利+标准)/科研经费(百万)、科研产出/团队]、优秀学科与团队、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人才队伍群体品质(科技人员/职工总数、博士/科技人员数、正高/科技人员数、平均学历水平、平均职称水平、年令结构)、创新平台与研发基地。与国内外同级别同行的排位比较。
         3、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包括科研创新力+经济实力(科技产业与成果转化应用)+人才潜在力+基础设施条件+创新文化力。
         4、社会影响力的提升拓展:社会影响力=地位=实力+作为+宣传+负面因素的控制。社会影响力反过来对单位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5、内部(自身)的良性发展:职工的发展(职称职务的进步、荣誉的获取、收入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精神面貌的阳光乐观)、办公环境与条件的美化优化、和谐与平安工作环境的运行与构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自身科学发展,还包括对下属独立运行研究所的科学指导和良性发展。

    二、所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和所处发展阶段研判
    (一)现状分析
         1、历史和科研积累:对于研究所,一般而言,历史越悠久,其科研积累、文化积淀愈加深厚,品牌影响力更好,学科发育、人才队伍、基础平台更为充分、优秀和配套。亚作所建所1962年,有47年的历史。根据农业研究所本身的发展演替规律和与国内外同行的比较,我们所目前所处的时段为青壮年期。英国洛桑试验站创建于1843年、已有245年历史,省院建立于1911年、已有98年历史,为分别是全球和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在温农业研究所: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建于1953年、市农科院建于2000年(其前身农校1950年)。我省林业科研院所、高校,其创办史大都在50年许(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均于1958年创建,亚林所1964年)。
         2、所处的发展方位和比照对象:是省院属下的15个研究所之一、温州三个主流研究所之一,是省属在温公益性农业研究所。另外,目前全国有亚热带作物研究所6家、经济作物研究所63家。在我省,有部、省属农业研究所22家(水产3家、林业2家、水稻与茶叶2家、省院15),全日制涉农高校2家。这些都是我们比照、竞争、合作、学习的主要对象。
         3、人才队伍基础:这是对研究所现时创新力和将来创新力起双重关键作用的指标。所的常规性人才指标与院的比较见下表。至08年底,所:在职职工107、所部在岗78、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56(正3、副10、中25、初18;博4、硕13;科研人员35);院:在职职工1100、科技人员820(正71、副189、中340、初220;博159、硕188)。人才量计算:正高4、副高2、中级1、初级0.5。
                                    表一、所、院人才比较( 08 年底)
     




    科技人员/在岗职工

    高级/ 科技人员

    正高/ 科技人员

    博硕/ 科技人员

    博士/ 科技人员

    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10 人团队 )

    人均
    人才量

    107

    71.8%

    23.2%

    5.4%

    30.4%

    7.1%

    0.54:1.78:4.5:3.2

    0.85

    1100

    74.5%

    31.7%

    8.7%

    42.3%

    19.4%

    0.87:2.3:4.15:2.68

    1.0

    所/院

    9.7%

                 

    省林科院 :87 名科研人员 , 博硕占 87% ,高级占 39.1%


         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比较。至于影响力人才,省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同行前5名)大概有8-9位,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同行前3名)大概有25-30名,在农业部产业体系的专家、站长有25位。我们呢?目前在全省同行排前三位的还没有,排前五位的可能有1、2位。经过2-3年努力,这个数据能达到4-5人且有1-2位成为省内一流专家,是我们所期待和要努力的。
         4、科研经费与开发创收:这是衡量一个研究所发展最基本和传统的指标。纵向比较,所这几年的科研经费在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完成目标任务亦较好,且接近一般研究所平均水平值(08年所人均科研经费:6.4万/人、9万/专业技术人员、14.3万/科研人员)。但与院尚有较大差距,同年院人均科研经费:11万/人、14.8万/专业技术人员、16.8万/科研人员)。开发创收在滑波,完成任期年度目标任务差,与院差距大(08年所人均创收2.3万,院5.7万/人)。
                                    表二、所近年经费与创收
     

    06


    07

    08

    总量

    较上年增

    完成任期目标任务

    总量

    较上年增

    完成任期目标任务

    科研经费

    251

    294

    17.1%

    105%

    501

    70.4%

    156.6%

    开发创收

    218

    185

    -15.1%

    80.4%

    182

    -1.6%

    67.4%


         横向比较。科研经费:所07年294万,是最优者畜牧所1376万的1/5,对全院的贡献度是3.47%;人均科研经费4.1万,是全院平均水平(10.3万/人)的39.8%。08年所科研经费501万,为所高位纪录且发挥极至,但仍只有最优者畜牧所1481万的1/3(这一年全院有5个所科研经费超千万),对全院的贡献度是4.1%;人均科研经费6.4万,是全院平均水平(14.8万/人)的43.2%。07-08年,所科研经费增长70.4%,院增长42.9%。开发创收:所08年182万,为全院6245万的2.9%;人均创收2.3万,是全院水平(5.7万/人)的40.4%,为最优者质标所(10.5万/人)的 21.9%。07-08年,所开发创收总量增长-1.6%,院增长47%。                      
                               表三、所近年科研、开发与院比较

    \
      \ 比照指标
        \
          \
    所(人) \
               \

    科研经费

    开发创收

    07 年

    08 年

    二年平均
    之人均

    07 年

    08 年

    二年平均
    之人均

    总量

    排序

    总量

    排序

    量值

    排序

    总量

    排序

    总量

    排序

    量值

    排序

    畜牧(96)

    1376

    1

    1481

    1

    14.9

    5

    834

    1

    1108

    1

    10.1

    2

    作核(96)

    1200

    2

    1050

    5

    11.7

    9

    453

    2

    980

    2

    7.5

    3

    植微(60)

    521

    8

    902

    6

    11.9

    8

    136

    10

    179

    11

    2.6

    11

    农信(46)

    317

    10

    540

    9

    9.3

    11

    132

    11

    189

    5

    3.5

    8

    蔬菜(49)

    751

    3

    607

    8

    13.9

    7

    291

    4

    391

    4

    7.0

    4

    蚕桑(52)

    600

    5

    1063

    4

    16.0

    3

    177

    7

    188

    6

    3.5

    8

    质标(46)

    750

    4

    1097

    2

    20.1

    2

    450

    3

    517

    3

    10.5

    1

    环土(40)

    587

    7

    661

    7

    15.6

    4

    112

    12

    185

    7

    3.7

    7

    园艺(38)

    401

    9

    460

    12

    11.3

    10

    156

    8

    184

    8

    4.5

    6

    病生(40)

    597

    6

    1071

    3

    20.9

    1

    233

    5

    150

    12

    4.8

    5

    食品(28)

    278

    12

    509

    10

    14.1

    6

    60

    14

    125

    13

    3.3

    10

    萧山(51)

    120

    14

    201

    14

    3.2

    13

    86

    13

    95

    14

    1.8

    14

    东阳(32)

    37

    15

    69

    15

    1.6

    15

    31

    15

    32

    15

    1.0

    15

    柑桔(80)

    200

    13

    257

    13

    2.9

    14

    137

    9

    181

    10

    2.0

    13

    温州(86)

    294

    11

    501

    11

    5.3

    12

    185

    6

    182

    9

    2.4

    12

    全院

    8468

     

    12100

     

    12.2

     

    4372

     

    6425

     

    6.4

     

    5、科研产出(科研绩效)
         1)科研成果:近四年平均,专业技术人员成果分(科技部二等80、省一等60、二等40、三等20):所0.45/人年,院0.61/人年。
         2)新品种、专利:所近三年计获省新品种认定1个、发明专利授权3项,院每年获国家、省品种审定35个以上、专利(软件件著作权)45项以上。
         3)高水平论文:院每年发表FI2.0以上的SCI论文40篇、B级论文110篇,我们目前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I论文,B级论文:07年6篇、08年2篇。
    6、创新平台:全院现有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5个,省重点实验室、重大平台8个,院重点实验室15个。所:有农业部、省研发平台,院重点实验室?无。
    7、重大项目竞争力:08年全院科研经费1.21亿中,1/3为重大以上项目经费(科技部863、支撑计划、国际合作等18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948等10项,国家基金11项、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20项)。我们获科技部星火项目、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各1项。地方重大项目?连续3年无。
    (二)所科学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1、发展的思想、进步的观念尚未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得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观首先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单位的发展,其次才是个人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靠谁?靠职工(50%)、靠领导(30%)、靠外界和上级(10%)、靠机遇(10%)。一句话,是靠我们去干出来的,而不是空谈、等待、得过且过。借这个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一下:我为这个所发展都做了些什么?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尽心尽职尽责了吗?在单位与个人事情发生冲突时,有多少人是把所放在第一位?虽然院里都认为我们的团队思想、敬业精神、事业心责任心不错,但我个人认为还做得不够:如一部分同志上班纪律松懈、出勤不出力;09年院羽球比赛女队员参与性;几个经济损失事件挽回弥补之努力性、痛心性、教训性不深刻。这与这几年我们较多重视科研、项目、经费、成果、基建,而缺少对人的教育、引导有关。是需要重视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的时候了。
         2、研究所的运行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亚作所目前的管理体制不附合科学发展观、也不利于科技发展规律和所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大家、自己不再努力、不加快发展的话,极有可能被边缘化、被放弃、被弱化、失管化,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这么一个人多、包袱重、创新力弱、贡献度小的研究所,这几年之所以得到省院、地方部门的有效支持,与所主要领导的努力、人格魅力是密不可分的,这不是标榜,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时代是强者的时代、扶强的时代;弱国无外交、弱国靠外交部长个人的能力做外交是做不好、走不远、走不久的;有作为才有地位,才能羸得支持。就机制方面,04年出台的所关于科研、人才培养、财务、绩效分配、开发创收、班子议事规则、学习、纪律守则等8个管理文件,除科研管理规定已做调整完善外(但依然有不利于新环境发展的东西),其它的已5年未变,好多规定都已不附合变化了的环境和所情,自然也制约了所的科学发展。需加大、加快调整、修改、完善的力度和步伐。
         3、管理水平落后于亚作所加快发展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开拓意识不强;科学发展的思路缺乏志存高远;和谐亚作所、平安亚作所建设还有诸多薄弱环节。
         4、科研人员的科学发展思想、严谨治研精神有待加强:不理性、不科学、不认真、不负责、不严谨、不踏实、不吃苦、不合作、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在全所相当多的科技人员中普遍存在,急需改进。水平、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时日,而作风、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努力在短期内可以做到的。如:这次省院成果申报(科办管理把关不言、相似项目集成合作不够、一揽子代签名、材料修改不认真、汇报时精神萎靡……)。
         5、科技产业的发展急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有,可如何培优扶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必须要一步一步做起来。蝉花产业发展专家论证会的召开已滞后,何时开、如何做?请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认真谋划、部署一下。
         6、人才高地建设薄弱。主要表现是:有重大影响力和项目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缺乏;博士和正高比例偏低;果树学科带头人还有待于进一步遴选和培养。
         7、五大学科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还有待于凝练和论证:该工作望能在五月底前完成,请四大学科负责人、分管领导认真谋划、部署一下。。
         8、真正有含金量的重点创新平台还需进一步培养和创建。
    (三)发展阶段判断
         综上分析,所的发展: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处于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并重的发展阶段;处于要挺住的爬坡嬗变和转型升级时期。
         由此,亚作所:要加快发展、要跨越式发展;要科学发展、要和谐发展;要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强调发展速度(经费、项目的增长、收入的增加),更要注重发展质量、科研绩效提升(高层次项目、高水平成果、高水平论文、专利与品种、创新文化等)。

    三、创建现代标准化研究所
         理论和实践证明,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标准化是抢占制高点的重要环节。作为农业科研单位,标准化与规范化、科学化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理念。标准化建设是创建一流研究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标准化研究所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就是一流研究所。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强标准化研究所建设方案,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作为一个省属、县团级建制、独立法人的纯公益公立研究所,其标准化建设工作,既有一般意义上的要求,也有与自身在特定时期和环境相一致的个性化要求,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不是年年,而是每隔一个时段如10年)当有新的变化了的要求。研究所的标准化建设与“八大工程”建设,都是创新体系建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内容有很大的交叉性和重叠性,可视为是一个问题的总、分关系和上下层级的不同所指。
         今后一段时间(2009~2015),亚作所的标准化建设,重点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人员结构标准化:在岗职工稳定在100人(现在含马站86人),其中从事科研(50)、推广(10)、开发(25)的专业技术人员占85%(现在全所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是66%,这可能是全省同类研究所中是比例最低的)。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保持在35%左右(现在是22.8%),即高级要达30人(正6、副24),考虑退休,每年要争取晋升正1、副2。博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少于35%(现在是4,考虑在职培养完成和再引进,至2010年可达15人,十二五每年要引进3名博士)。
         2、干部队伍标准化:所长标准化最重要,要符合《干部任用条例》和省院要求:研究员、博士,有突出的科研管理能力、科技攻关能力、省内同行公信力和良好的职工认可度。所行政班子4人,党委5人(纪检组长1人)。这主要是上级组织所考虑的。业务中层部门正职:高级职称(与学科负责人分设的,可作适当降低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在本部门有良好的公信度。原则上,一部门配置1正1副,副职配备既要考虑助手性、配合性,更要考虑培养性、接班性。实践证明,一部门多副职不利于科室的发展。
         3、学科团队标准化:学科与团队是两个概念,学科是指研究领域、研究对象,虽有因时代、环境变化而调整、增撤的,但多数是稳定的,且其生命力、影响力、研究积累随历史而增;团队是指研究近似领域、由若干课题组构成的一拔人,虽非骨干人员时有进出,但团队负责人宜相对稳定,其黄金科研时间是25年(30~55岁)。要稳定现有5大学科。学科可与省内其它涉农科研单位、高校重复交叉,但研究领域、对象须有自身特色和优势,要不,凭现在我们的人才基础和科研能力,尚难以与人家竞争,我们只能凭特色立足、凭优势取胜,所以学科建设要: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绩效良好。绩效良好最主要的是,在重大成果上有显示度,每个学科每五年要有省二等奖、每十年有省一等奖。
         每个团队有专业技术人员8~10人,其中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带头人1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3人,人员间要有合理的专业和年龄结构。
         4、学科带头人标准化:研究员、博士,具有省重大项目竞争力、组织攻关能力,在全省同行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同学科前5名,同研究领域前3名);在团队中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定期(每周)召开团队科研进展交流研讨、汇报会。
         5、科研骨干标准化。正高:具有省重大项目竞争力和主持经历,年科研经费40万,发表B级以上论文2篇。副高:具有市重大项目竞争力和主持经历,年科研经费25万,发表B级以上论文2篇。中级:年科研经费15万,发表核心刊物论文2篇。高级职称每年要参加所学术论文交流会一次。
         6、科研绩效标准化:事业费与(科研经费+开发创收)性价比争取达1:1.5。每百万元科研经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成果1项、发明专利(新品种)1项、SCI1篇+B级3篇、开发创收30万。科研经费中高层次或重大项目经费占40%以上。科研人员的年人均科研经费达20万元以上(08年所14.3万/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每年须有一定比例增长。
         7、科研条件标准化:力争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中心)3个、院重点实验室2个、温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制定公共实验室管理运行规程。
         8、管理制度与创新文化标准化:完善8个管理文件,制定《职工行为规范规定》、《年度考核规定》;规范科研行为,加强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

    四、行动对策与主要举措
         作为建所47年、较具规模的省属在温研究所,也有些历史和科研积淀,如何实现青壮年所出绩效、有建树、快速发展、进一步科学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亚作所人必须勇敢面对的问题。创建标准化研究所、进而创建一流农业研究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切实提高认识和执行力,推动全所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解放思想,必须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实际,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提高认识,必须克服思想的惰性。在实际工作中,思想的惰性有很多表现。如对待学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开发问题,表现出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不敢突破条条框框,过分强调原来是怎样的或别人是怎么样的,过度强调存在的困难或不利因素;在制订政策开展工作时,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时有发生,习惯于照搬照抄,没有很好地结合我所实际,突出针对性和特色;面对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响应机制不灵活,研究不深刻,或已认识到紧迫感,但不愿深入思考研究对策。思想的惰性必然导致思想的落伍。由于惰性的影响,有些同志不愿创新思想、更新观念。久而久之,惰性变成习惯性,容易自以为是,丧失自我反省能力,对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省院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新要求也变得不敏感,对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也把握的不全面。思想的落伍必然导致工作的落后。面对农业、农村的新要求,农业科技的新变化,习惯于用传统思维、传统做法去解决,在用管理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研究,促进所的提升、转型、升级中显得力不从心或美好的愿望与实际的结果大相径庭。那么,如何克服思想惰性,提高认识?个人认为一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思想;二要充分利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觉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查找思想认识与建设标准化研究所的偏差,找出思想惰性的根源,提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对照具体工作提高思想认识,不能因小利而放弃大义,面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可持续,只有这样,想问题、出思路、做决策、高效执行,才能经得起当代和历史的检验。
         2、解放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切实提高执行力。近年来,所在发展理念、制定政策和具体举措等方面也有诸多思考和行动。但是,理念化为政策,政策化为举措,举措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执行。政策制度的生命力就是执行。为了解决执行问题,我们一直强调执行力建设,加强所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但是审视全所工作,大到学科团队、基地建设、产业开发、相关政策的制订和出台,小到各部门、各学科的具体工作,还存在慢执行的现象。如何解决执行力问题,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对提高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做好政策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特别是当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如科研奖励与提成、财务的高效和安全管理(在执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要有更多的办法来支持所的发展)、收益分配等方面政策要加快调整步伐。在政策调整中要加强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在执行中要加强刚性。三要提高执行能力,要在提高个人政治素质的同时,切实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四要提高执行效率,切实转变作风,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率,提高执行到位率上下功夫;五要将执行力落实情况纳入各级考评之中,做到奖罚分明。六要激情执行。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省委扩大会议指出,现在很多干部工作缺乏激情,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现象对工作对个人都很不利。
         3、解放思想,必须要在“八大工程”和标准化研究所建设的推进上有所突破。 “八大工程”和标准化研究所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建设内容。当前,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八大工程”和标准化研究所的建设,也要切实提高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举措:
         1、着力培育特色学科和优势(主导)研究领域:在做好学科定位和专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要提高研究水平,深化研究内容,高度重视种质创新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主要是行业试验站和省、院、市重点实验室的争取。
         3、拓展项目渠道,提升科研项目层次和水平:高层次项目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量的1/3以上。要努力做好项目的主动设计(精心准备、注重沟通),加强项目合作,努力体现重大项目申报、重点学科建设、骨干人才培养、重大成果培育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4、培育大成果:培育、争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成果。要加强与国内外高层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加强项目集成和成果整合;加强原创性研究和条件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素质、水平和能力,注重创新性研究和示范基地建立,加强对外合作、沟通、协调等社会能力的培养训练。
         5、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做大科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7、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显示度,要在有效性、影响力上做文章。
         8、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和宣传。
         9、不断推进具有亚作所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工作。

    五、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亚作所未来
       1、十一五末(2010年)时的亚作所:
         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农口200强研究所(十五我们在全国1077家研究所中排位381名)。
       2、十二五末(2015年)时的亚作所:
         通过解放思想和标准化研究所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所职工稳定在100人左右,其中一线科技人员85人,高级职称30人,博士30人,省“151”二层次以上3~5名,绩效优良的创新团队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中心)3个、院重点实验室2个、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拥有5个能满足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并与5个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国内5个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科研经费年达1000万元,科研经费与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1,其中40%的科研经费要来自于承担国家、省或国际合作项目。每年发表SCI论文10篇、B级论文20篇。创办3个科技型企业,年创利润600万元。后勤保障更加有力,科研特色更加明显。管理更趋科学、规范、绩效和创新,并拥有思想先进、执行力强的管理创新团队,引领科技创新工作。创新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核心价值观更具凝炼,科研学风更加扎实,学术氛围更为活跃。职工人均年收入15~20万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农业研究所,在全省省级以上研究所中处中等以上发展水平。

    所办公室       
    2009年4月30日  
     主页>综合信息>具体内容  
    科技兴农网科技视频农网科技版 |
    Copyright © (2006-2025)  www.zjy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温州景山   电话:0577-88524697
    浙ICP备1202131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