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荔”结硕果 共绘产业振兴新蓝图 ──2025年第二届苍南县荔枝产业发展座谈会圆满召开
|
|
|
|
|
|
|
|
|
|
|
八月的苍南,荔枝满枝缀红、果香沁心四溢。8月8日,以“科技赋‘荔’ 链动乡村”为主题的苍南县第二届荔枝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马站镇成功召开。省种子管理总站产业发展科副科长李燕,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果科副科长姚莹,院成果转化推广部部长陈小龙,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秋夏等出席此次活动。来自浙江大学、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温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的行业专家、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等50余人齐聚“中国最北荔枝之乡”,聚焦苍南荔枝产业的突破性成果与未来发展,共绘特色农业振兴新蓝图。会议由亚作所副所长郑坚主持。 会议聚焦科技的核心驱动作用。亚作所果树学科副研究员、马站试验站支部书记李发勇系统介绍了苍南(马站)荔枝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路径:通过持续引进无核荔、仙进奉、桂味等34个优质荔枝品种资源,无核荔枝防寒减灾、花果调控及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建立的荔枝资源圃成功纳入省级浙南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平台。座谈会上,省、市、县三级科技、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围绕“晚熟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品牌建设与营销、农文旅深度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高度评价:苍南荔枝产业成功突破了传统种植的地理北界限制,为南方特色经济作物向高纬度地区拓展种植提供了宝贵的“苍南经验”和“马站样板”,并就资源持续优化、品种改良、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前,与会专家领导实地考察了下魁村无核荔枝高效益栽培示范基地和亚作所浙南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详细察看荔枝设施栽培应用情况,了解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与挑战。在资源圃内,饶有兴致地品鉴了10余个荔枝品种资源,对苍南荔枝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苍南荔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采用高密度设施栽培(每亩70余株),种植5年的荔枝树亩产稳定在1500斤左右,亩产值突破5万元,效益是传统模式的5倍,荔枝已成为名副其实激活乡村经济的“黄金果”。 |
|
亚作所科研管理办公室、果树办公室 |
2025年8月11日 |
|
|